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科普 >

大棚草莓栽培技術 大棚草莓栽培技術管理

大棚草莓栽培技術 大棚草莓栽培技術管理

大棚草莓栽培技術管理,大棚草莓栽培技術

一、種植地塊的選擇

草莓喜光、喜肥、喜水,不耐澇。選擇光照充足、地面平坦、排灌兩便,土壤肥沃、疏鬆、保水保肥良好的沙壤土爲宜。

二、整地施基肥

草莓喜肥,並且在促成栽培中,植株生長期和結果期長,肥料供應必須充足。一般在移栽前10~15天畝施腐熟有機肥2500~3000公斤或生物有機肥200~300公斤+優質複合肥50公斤+尿素10公斤,然後按畦寬95~100cm(包括溝30~35cm)將畦面整成龜背形。增施有機肥不僅能增加產量,而且能明顯提高品質,如2003年臨海市邵家渡草莓合作社示範基地內的草莓,畝產量達2000公斤以上,其可溶性固形物(糖度)含量高達12.5%。

三、適時定植

1、定植時間:定植過早,遇高溫乾旱,成活率低,定植過遲,影響側花芽分化。一般於9月中下旬定植爲宜,具體看苗的素質和天氣而定,儘可能搶陰天定植。

2、定植密度:株距18~20cm,畝栽7000~8000株。

3、定植方法:採用三角形定植,弓背朝溝。(三角形種植比並列種植產量高)

4、栽種深度:上不埋心,下不露根。

四、扣棚前管理

定植後蓋膜前(一個月左右)草莓根系和葉片生長很快,對生育十分有利,這一時期的管理主要是施肥澆水、摘葉摘芽、預防病蟲、中耕除草。

1、施肥澆水:定植後及時澆緩苗水,發現浮苗或淤苗要及時重栽。一般7~10天能夠緩苗,緩苗後要控水,保持土壤不幹即可。但不要過早追肥,第一次追肥約在10月中旬頂花序現蕾後(葉色轉黃)施,畝施複合肥10公斤。

2、摘葉摘芽:及時摘除老葉、枯葉、病葉及新抽生的腋芽。

3、中耕除草:儘量不要傷根,移植前噴過除草劑的地塊不需中耕。

4、預防病害:成活後用75%猛殺生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或可殺得2000型1000倍噴霧防病,隔7~10天一次,連用2~3次。

5、覆蓋地膜:在扣棚前後進行,以銀黑雙色膜最好,目前生產上通常用黑色地膜。

五、適時扣棚

扣棚時間:當最低氣溫低於10℃,時間大約在10月底~11月初,扣棚過早,溫度過高會影響側花芽的分化,扣棚過遲雖然對主花序的開花結果影響不大,但對側花序的開花結果影響很大,會明顯推遲側花序的開花結果。

六、追肥

第二次追肥於頂花序頂果達母指大時,一般在11月中旬,第三次於頂果開始採收時,一般在12月上旬~12月中旬,第四次追肥於頂花序採收盛期,一般於12月底~1月上旬。以後追肥都於各花序開始採收時酌情進行(一般年內20天一次,年外15天一次)。追肥一般結合灌水進行,肥水通過滴管滲入土中,肥料的濃度控制在0.3~0.4%以內,切忌過濃傷根,畝灌水量1500~2000公斤。肥料以速效N、P、K肥配合,視情加N、K用量(生長弱時增N,結果多時增K)。盛花期可用綠芬威2號1000倍噴施。

七、摘葉、匍匐莖、疏花疏果

及時摘除老葉、病葉、匍匐莖,減少養分消耗。適當疏花疏果,保留A、B、C果,每株留果15~20個,疏去果梗過短、花小、果實不會肥大和果實黃豆大時已經畸形的果。

八、放養蜜蜂

1、目的:以助授粉,提高座果率,減少畸形果。

2、數量:每棚(一畝)一箱。

3、蜂種:以中蜂(土蜂)爲好。

4、時間:開花前5~6天,要經常餵養白糖水(放一小盤或碟,上放些糖)。

九、生長調節劑的使用

1、噴施赤黴素(九二O):20%植株現蕾時,用10毫克/千克赤黴素,每株噴5毫升;一週後用5毫克/千克赤黴素,每株噴5毫升。

2、其他生長調節劑使用:苗期、花期、幼果膨大期均可用1.8%愛多收水劑6000~8000倍或0.0001%細胞分裂素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或0.01%蕓薹素乳油7500~8000倍噴施。

十、溫溼度調控

大棚蓋膜後,爲增加積溫促進開花,白天溫度保持30℃左右,夜間保持10℃以上。頂花序開花後,果實膨大成熟期,白天保持20~25℃,夜間5℃以上。

溼度對草莓開花授粉受精影響很大,溼度高,花粉發芽率低,往往會增加小果率和畸型果,所以,當草莓開花後要適當控水,保持土壤不幹即可,還應重視換氣降溼,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要利用中午時分溫度較高時撳起二側圍裙通風,降低棚內溼度,儘量使棚內相對溼度保持在50%~60%。

十一、主要病蟲害防治

草莓的病蟲害防治應堅持“以防爲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達到生產安全、優質的無公害要求。

(一)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白粉病

症狀:此病在設施栽培中發生較多,近年來,白粉病已經成爲我市草莓產區最爲嚴重的病害。白粉病主要爲害綠色組織及果實,也侵染葉梗、花、花梗。葉片染病,發病初期於葉背出現薄霜似的白色斑塊,不久產生粉狀物(分生孢子),以後迅速擴展致全株,隨着病情的加劇,致葉片上卷,呈湯匙形,病斑變爲紅褐色。花蕾和花感染病後,花瓣呈紅色,花蕾不能開放。果實早期染病後,幼果停止發育,後期果面上染病部位覆白色粉狀物,與紅色果實呈鮮明對比,果實停止發育肥大,失去商品性。

發病規律:此病主要發生在匍匐莖抽生期、育苗期和大棚蓋膜後。病菌侵染適溫20℃左右,在15~20℃範圍內,蔓延很快,屬低溫型病菌,低於5℃或者高於35℃都不能發病,發病的相對溼度爲80%~100%,遮光也有利於加速孢子的形成。病菌週年生活於植物的活體上,主要以分生孢子飛散到空氣中傳播。連續陰雨或者灌水過多、植物生長過旺,造成田間鬱閉、溼度大,極易誘發此病。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及綜合防治。可選用章姬等較抗病的品種。及時摘除老葉、病葉、病果,並集中銷燬。注意園地的通風透氣降溫,雨後及時排水。②防除雜草。雜草是白粉病菌的中間寄主,因此要及時清除雜草,特別是在育苗地和大棚定植前及覆蓋地膜前。③藥劑防治。要以預防爲主,可用75%猛殺生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或可殺得2000型1000倍噴霧,隔5~7天一次,連用2~3次;或在扣棚後用硫蒸發器按25克/180平方米的硫磺於夜晚燻蒸,每隔7天1次。治療:可用10%世高水分散粒劑1500倍或43%好力克懸浮劑5000倍或5%翠貝(醚菌酯)幹懸浮劑3000倍噴霧,隔7~10天一次連用2~3次後改用保護劑繼續防治。噴藥時應注意噴施葉片的背面。粉鏽寧、三唑酮等藥劑使用後往往會抑制生長和結果,一般不使用。

2、灰黴病

症狀:果實、花瓣、花萼、果梗、葉柄均會受感染。葉片受侵染後,初期產生不明顯的褐色溼潤斑點,在潮溼環境條件下,長出一層灰色孢子;葉柄、果柄受侵染後變爲褐色,常環繞葉、果柄,使感染部分萎蔫、乾枯;果實受侵染後,從果基從萼片部位開始發病,初期果實病斑呈淡褐色水漬狀小斑點,以後急劇擴大,成褐色長形病斑。後期果實變軟、腐爛,病部表面密生灰色黴層,溼度高時長出白色絮狀菌絲。未熟果實發病後,常幹腐;花瓣受害,變爲黃褐色。

發病規律:病原菌以菌絲體、菌核、分生孢子在病株組織中越冬,孢子靠風、雨水飛濺傳播,從植株傷口入侵。孢子能在2~30℃萌發,最適溫度是24~25℃。漿果成熟期是該病害盛發期,高溼是發病的重要條件,連綿陰雨病害嚴重。

防治方法:①選擇有利於排水的田塊建園,採用深溝窄畦種植。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植株徒長。②注意大棚經常通風換氣,避免高溼。③及時清除老葉、病葉、病果、病花,並集中銷燬。④藥劑預防:預防:75%達科寧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或75%猛殺生水分散粒劑600倍。治療:40%農利靈水分散粒劑1000倍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倍輪換交替使用,隔7天一次,連用2~3次後改用預防劑繼續防治。陰雨天可用30%一薰靈0.2~0.3克/立方米燻蒸,隔7天一次,連用3次。

3、炭疽病

症狀:主要爲害匍匐莖和葉柄、葉片、托葉、花、果和根莖。發病初期病斑爲水漬狀,呈紡錘形或橢圓形,後病斑變爲黑色,或中央黑色、邊緣棕紅色。葉片、匍匐莖上病斑相對規則整齊,匍匐莖及葉柄上的病斑可擴展成爲環形圈,其上部萎蔫枯死。在相對溼度較高時,病斑部可見粉紅色的膠狀物(即分生孢子堆)。當全株出現枯萎時,在根莖橫切面上可見自外向內的棕紅色或褐色褐變,但其維管束仍不變色。

發病規律:病菌在發病的莖葉中越冬,主要以風雨及流水等傳播。從植株傷口侵入。發病適溫爲28~32℃,屬高溫型病菌。該病主要發生在育苗期(匍匐莖抽生期)及定植初期。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性強的品種,如交寶早生、豐香等。②避免連坐,可與水稻輪作。③及時清除病株、病葉等。④選好育苗地。選擇高燥而土壤溼潤的田塊,高溫期應遮陰降溫。⑤藥劑防治:可用75%猛殺生水分散粒劑600倍或75%達科寧可溼性粉劑600~800倍預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或43%好力克懸浮劑5000倍或50%施寶功(咪酰胺錳鹽)可溼性粉劑1500倍防治。

4、黃萎病

症狀:該病在長期連作和前作是茄科作物的田塊,發病嚴重。表現地上部生長不良,猶以心葉畸形,3出複葉中有1~2片變狹小呈舟形,失去光澤,變黃致紅紫色,後葉緣變褐色,向內調萎枯死,畸形葉發生集中在植株一側。高溫期呈調萎枯死症狀,低溫期呈黃萎症狀。根冠部維管束變褐,根量減少,根系變成黑褐色甚至腐敗,但中心柱不變色。

發生規律:土壤溫度高、過幹或過溼、PH值低,均可加重病情。病原菌爲厚垣孢子,經土壤、水源、農具等傳播,自根本侵入植株。寄主廣泛,可侵染茄科作物。發病適溫25~28℃,土溫在20℃以上,屬較低溫型病害。

防治方法:①避免連作,並且不能與茄科作物連作。②嚴禁在發病草莓園選留繁殖專用母株。③發現病株及時拔除,在育苗園要連同子苗一起拔除。④移植前用70%敵克鬆可溼性粉劑5~6公斤/畝拌細沙土50公斤撒施或移栽後用70%敵克鬆可溼性粉劑1000倍灌根,隔7~10天一次連用2~3次。⑤移栽前悶棚,利用太陽能對土壤進行高溫消毒,如土溫達到60℃時,即可殺死該病菌。

(二)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1、紅蜘蛛

爲害特徵:爲害草莓的紅蜘蛛有多種,其中最主要的是二點紅蜘蛛和仙客來紅蜘蛛。紅蜘蛛的幼蟲和成蟲在草莓葉的背面吸食葉液,葉片局部出現灰白色小點,隨後逐漸擴展,整片葉佈滿白色花紋,爲害嚴重時,葉片呈鏽色乾枯,似火燒狀,察看葉片背面,可見大量體長約0.6毫米、紅褐色的小蜘蛛在活動,葉片上附有白色蜘蛛網狀物;植株生長受到嚴重抑制,植株萎縮矮化。

二點紅蜘蛛(二點葉蟎)的寄主範圍很廣,有果樹、蔬菜、花卉和多種雜草。各種寄主上的紅蜘蛛可相互轉移感染。1年發生10代以上,世代重疊,週年爲害,以雌成蟲在土中越冬,第二年春季產卵,孵化後即活動爲害。高溫乾旱天氣繁殖極快。仙客來紅蜘蛛主要爲害溫室草莓。紅蜘蛛的成蟲沒有翅膀,靠風、雨、種苗、工具及人體等途徑傳播。

防治方法:①加強管理。草莓育苗期間,及時澆水,避免乾旱。紅蜘蛛在植株下部老葉棲息,密度大,爲害嚴重,所以要及時摘除老葉和黃葉,並將蟲葉、病葉銷燬。②藥劑防治。用1.8%阿維菌素乳油3000倍或40%阿菠羅(蟎死淨)水劑3000倍噴霧,隔5天一次連用2次,要求藥量要足,噴霧均勻,噴藥時,噴頭朝上,使葉片背面能噴到藥液。

2、斜紋夜蛾

爲害特徵:7月上、中旬開始在苗園出現,草莓定植後至鋪地膜前,蟲口密度最高。成蟲可連續繁殖,一年發生6代左右,世代重疊。剛孵化時幼蟲羣集,啃噬葉肉。3齡開始擴散,並晝伏夜出啃食苗心或者葉片,嚴重時只留下光禿的葉柄。該蟲對藥劑抗性強,白天躲於苗心和植株基部的土中,防治困難。

防治方法:定植後至鋪地膜前,要進行徹底防治。常用藥劑有:5%美除乳油1000~1500倍,15%安打懸浮劑3500倍,10%除盡懸浮劑1500倍,24%美滿懸浮劑2500倍。

3、地下害蟲

爲害特徵:爲害草莓的地下害蟲主要有蠐螬、螻蛄(土狗)、小地老虎、跳甲、根蚜等。蠐螬是各種金龜子幼蟲的通稱,食性很雜,常咬食草莓的幼根、新莖,造成死苗。螻蛄食性也很雜,以成蟲或若蟲在土中咬食草莓的幼根和嫩莖。小地老虎常咬斷幼苗近地面的嫩莖。

防治方法:①及時清除園內雜草,集中銷燬。春夏多次淺耕,消滅雜草上和土壤中的蟲卵和幼蟲。②人工捕殺。利用殺蟲燈誘殺。③螻蛄(土狗)、小地老虎、跳甲、根蚜等用5%百事達乳油3000倍或48%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或52.5%農地樂乳油1000~1500倍噴霧並結合灌根或5%紫丹顆粒劑2公斤/畝拌細土撒施。

(三)大棚草莓畸形果的發生與預防對策

1、室溫過低是造成畸形果的常見原因。草莓生長髮育最適溫度爲20℃~25℃。開花結果期最低溫度不能低於5℃,如果溫度在5℃以下會嚴重影響草莓的生長和授粉,易導致畸形果的出現,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預防對策是採取相應的保溫措施,寒流來臨前,可在草莓畦上搭建小拱棚架,上面覆蓋一層寬90~100釐米的地膜;在大棚圍裙外加蓋草簾或舊農膜或雙層遮陽網等保溫材料;有條件的地方可在棚內安裝電燈或空氣加溫線,增溫效果更好。採用以上措施,可確保室內溫度在5℃以上。

2、授粉不良是結畸形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嚴寒季節,即使室溫高於5℃,草莓也常因授粉不良而結畸形果。其原因是在寒冷季節,室外氣溫低,溫室放風口小,放風時間短,溫室內處於無風狀態,外界處在寒冷季節,無昆蟲進入室內,草莓不能借助風力和昆蟲來授粉。

預防對策是進行人工授粉或蜜蜂授粉。草莓從開花到落花一般需要4~5天。開花期間可用毛筆進行人工授粉,也可用吹風或扇風的方法輔助授粉。經人工授粉的花朵落花快(一天時間即落花),可以減少養分消耗,從而加快果實發育。人工授粉的果子長得大、產量高,成熟期可提早7~10天。目前採用的蜜蜂授粉,其效果要好於人工授粉,且能節省大量的人力,但在過低溫度條件下,蜜蜂活動少。

3、水肥供求失調是導致畸形果的又一重要原因。棚內土壤過幹、過溼、缺肥或施肥不當,就會造成水分和養分供求失調,導致果實發育不良而形成畸形果。墒情不足時要及時澆小水。如果缺肥,應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應增施磷、鉀肥,不要追施碳銨,宜追施三元複合肥。把化肥用水化開後,通過滴管或打孔追施效果更好。追肥後若墒情不足,應及時澆水,做到以水促肥,以滿足草莓正常開花結果的需要,防止畸形果的發生。

十二、品種選擇

主栽品種爲“豐香”,但推廣新品種“紅頰”,該品種草莓表現出了非常明顯的優勢,主要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達12%(“豐香”10%),香味濃,外觀漂亮,果實硬度高(貯運性好),連續結果能力強,產量高,較耐白粉病等,因而市場銷售價格比“豐香”高2元/公斤以上。但“紅頰”草莓對炭疽病敏感,苗木繁育難度大,在南方草莓栽培基地的平原土地很難繁育成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bzf/kepu/166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