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科普 >

紫山藥定向槽、起壟覆黑膜栽培技術

紫山藥定向槽、起壟覆黑膜栽培技術

紫山藥定向槽、起壟覆黑膜栽培技術

山藥是藥食兩用的植物,其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及抗病機理正逐步被發現和證實,產品除了具有山藥的營養保健功能外,還含有花青素,具有抗氧化和延緩衰老的作用,營養保健價值更高,符合當前市場消費方向。因此,發展紫山藥生產,符合人民生活對營養保健食品追求的潮流,具有很好的市場開發前景。

紫山藥是一種高投入、高產出作物,種植效益可達22.5萬~30.0萬元/hm2,因此紫山藥種植是農業大縣調整農業產品結構、提高農村經濟效益的好項目之一。研究紫山藥定向槽栽培技術、起壟覆黑膜栽培技術,改造了相關機械,集成了紫山藥起壟覆黑膜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體系,有效解決了紫山藥輕簡省力栽培和機械化生產等技術難點,爲傳統山藥主產區山藥產業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1.品種選擇與種薯處理

在試驗、示範基礎上,引進適於本地生產的山藥新品種——紫玉淮山,該品種早熟、抗病、高產、適應性強。

種植前種薯塊莖切成長4~5cm的帶皮小塊,將種薯塊莖切口兩端分別蘸石灰或代森錳鋅進行曬種促進發芽。催芽時先在田間畦面上鋪3~5cm厚細沙土,種薯小塊平鋪在砂土上,然後蓋上3~5cm厚溼稻草或細土並遮蔭,溫度保持在28~32℃進行催芽。

2.選地整地施基肥

採用淺生槽定向栽培的紫山藥對土壤要求不高,砂土、壤土及黏土均可栽培,但以土質肥沃、土層深厚的砂壤土最爲適宜。土壤先進行深耕起畦,畦面寬1.3~1.4m,畦高30~40cm,斜度15°。採用單行種植方式,按株距18~20cm開挖長1m、寬7cm的平行斜小溝。在淺生槽內施放足量的鬆軟填料,如腐熟木糠、蘑菇渣等,上端10~15cm回填泥土。

紫山藥的吸收根分佈在表土層,因此基肥只需施到土層5~15cm,結合泥土回填,施用腐熟雞糞或鴨糞3000~4500kg/hm2作基肥,淺生槽兩端不宜露出或低過溝底。

3.種植

於4月下旬至5月中旬選擇下午種植,在淺生槽上端平行放置帶芽種薯小塊,芽和切面朝上,覆蓋泥土5~10cm厚。種植時每株只留1~2個健壯的幼芽,多餘幼芽徹底摘除。

4.田間管理

4.1地膜覆蓋

出苗後搭架前,爲了達到保溫、保墒、防雜草的目的,用1.5m寬的黑色地膜覆蓋畦面,時間宜在雨後。

4.2搭架與整枝引蔓

當苗高20cm左右時,採用跨溝“人”字架、跨溝“井”字架方式搭架,架高1.2~1.3m,每株留藤蔓1條並引藤蔓上架。6—9月將種薯長出的數條幼嫩藤蔓應及時從基部摘除,防止形成數條紫山藥而影響產量和商品率。

4.3施肥培土

8月初開始轉入塊莖生長期,施用硫酸鉀複合肥150~225kg/hm2作為攻薯肥,同時進行畦面覆蓋培土,淺生槽上的土層厚度保持在10~12cm。

4.4揭膜

8月初紫淮山開始轉入塊莖生長期,因地膜的保溫作用將使土壤晝夜溫差減少,造成塊莖生長緩慢從而降低山藥產量,需及早去除地膜並帶出田外處理。

4.5水分管理

當出苗50%時澆第1次水,6月10日左右澆第2次水,7—8月若遇長期乾旱適當灌淺水1~2次。紫淮山藥較耐旱,9—11月塊莖進入生長旺盛期以後,但應保證有充足水分均勻供應。塊莖收穫前10d左右應停止澆水。

紫山藥是根莖作用,開溝排水非常重要,否則會造成根系生長不良或薯塊腐爛,中後期要內外三溝暢通,保持田內無積水。

4.6化學調控

爲了促進藤蔓健壯生長,提高產量,防止薯蔓生長過盛,可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1050g/hm2兌水750kg/hm2噴施,一般可使塊莖增產10%~15%。爲促進紫淮山藥產量的提高,在山藥根莖生長初期用根莖唯他靈750mL/hm2兌水225kg/hm2噴霧,山藥塊莖順直長圓、飽滿、光滑、皮色佳,可增產20%~45%。

5.病蟲草害防治

紫山藥的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葉斑病、斜紋夜蛾、葉蜂。防治炭疽病、葉斑病在發病初期選用阿米妙收懸浮劑2000倍液、10%世高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鋅500倍液、16%米鮮·異菌脲乳油10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防治斜紋夜蛾、葉蜂可選用福戈顆粒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草害嚴重的田塊,應在晴天時進行人工除草。種植1~2d後在雨後或土壤潮溼時用96%金都爾乳油2000倍液均勻噴灑在淺生槽下端畦面、畦側和水溝,防止出現雜草叢生現象。紫山藥生長期間如有雜草,可用克無蹤300倍液兌水噴霧防除,也可以選擇人工除草。

6.精細採收

一般可在11月中旬紫山藥停止生長時開始採收。選擇晴天上午將淺土層稍微翻開後即可將整個塊莖取出,就地曬乾表皮水分後進行分級包裝儲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bzf/kepu/3dyo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