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科普 >

鹽鹼地棉花高產配套技術

鹽鹼地棉花高產配套技術

鹽鹼地棉花高產配套技術

在節水灌溉技術推廣和應用的同時,也加重了土壤次生鹽漬化,造成部分棉田土壤含鹽量升高,棉花出苗困難,生長受抑制,嚴重影響了棉花的生長與發育。我團在棉花生產上,結合滴溉技術摸索出了一套鹽鹼地棉花高產栽培技術。

一、輪作倒茬

對鹽鹼較重的棉田輪作小黑麥,小黑麥具有很強的耐鹽鹼性,且生物量較大,對鹽鹼地的改良效果好、見效快,一般來年就可種植棉花。

二、秋翻冬灌

秋季拾花後及時犁地、平整土地,冬灌要做到均勻一致,以達到較好的洗鹽效果。對於鹽鹼較重的農田,應先深鬆50~55釐米,然後犁地灌水,667平方米灌量達到180立方米以上,積水時間超過24小時,洗鹽效果顯著;對於重鹽鹼地灌後,應保持水層在20釐米2~3天以上,才能達到泡鹽和洗鹽的目的。

三、整地壓鹽

春季天氣乾旱多風,土壤水分蒸發量大,鹽隨水來,隨着土壤水分蒸發,鹽分在土壤表層聚結成層,使種子不能正常吸水,影響生長髮育。爲了避免和減少表面鹽結層的形成,一方面要早耕地保墒,另一方面在播種時適當調整刮土器,將表層鹽結層刮除1~2釐米,以降低種子周圍的含鹽量。

四、選用良種

選用高產、優質、抗病、較耐鹽鹼的棉花品種,本地宜採用中棉45號、新陸早23號等品種。

五、適期播種

適期播種是鹽鹼地一播全苗的關鍵,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鹽鹼地應保證棉花播後7天左右出苗,種子在土壤裏停留時間短,發芽出土快,受鹽鹼危害小。對鹽鹼地來說,選擇最佳播期、推廣幹播溼出技術,是實現一播全苗的關鍵。

六、早封洞補水

棉花發芽出土時,耐鹽鹼能力最差,對膜上點播棉田,若洞穴封不嚴,膜內水分易於蒸發,使穴孔處形成鹽積層,影響出苗。因此,播種後要及時封洞。

鹽鹼地棉種不能正常發芽生長、棉苗容易猝死的致病機理是:土壤的滲透壓高於種子和棉苗的滲透壓,使細胞不能正常吸水而影響新陳代謝。要求播後及時查墒、補墒,對於墒情不足的棉田,應早補水,滴水量7~8立方米/667平方米爲宜。

七、合理密植

鹽鹼地棉苗生長髮育遲緩,棉苗單株生產力較低,因此,要加大種植密度,以羣體優勢創高產,鹽鹼地的合理密度應爲1.8~2.2萬株/667平方米。

八、節水灌溉

利用滴灌技術可控性強的特點,採用少量多次滴灌方式,可有效起到洗鹽作用。加壓滴灌全生育期滴水10~11次,灌量200~220立方米/667平方米;無壓滴灌全生育期滴水5次,灌量240~260立方米/667平方米,使土壤始終保持最優含水狀態,既保證了棉苗的正常發育,又防止了深層鹽分隨水上移,惡化棉花根系環境

九、科學施肥

鹽鹼地土壤養分含量低,土壤理化性質差,667平方米增施2噸左右有機肥可緩衝鹽鹼危害,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由於鹽鹼地pH值偏高,致使磷、鋅等元素利用率低,鹽鹼地植棉應注意增施磷、鋅等肥料。另外,增施土壤改良劑、酸性液體肥等,對於改善鹽鹼地土壤理化性質、促進棉花發育、提高棉花產量效果顯著。

十、化控

鹽鹼地棉花的生長規律是:花鈴期以前發育緩慢,後期水肥充足的情況下易徒長。因此,化調措施應堅持前促後控的原則,即花期以前噴施磷酸二氫鉀100~150克/667平方米,噴施其它葉面肥4~5次,促使棉花早發,打頂以後應根據實際情況,噴施縮節胺6~8克/667平方米,防止棉花徒長。

十一、中耕抑鹽

行間露地部分極易返鹽,應增加中耕次數和深度,中耕次數不少於2次,中耕深度在18釐米以上,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控制返鹽,提高地溫。

十二、病蟲害防治

8月份是病蟲害發生的高峯期,要做好測報工作,瞭解和掌握害蟲發展動態,對達到防治指標的棉田要採取有效措施,科學防治,避免棉花大面積病蟲危害,導致棉花減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bzf/kepu/3g5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