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科普 >

蘿蔔根腫病防治 蘿蔔根腫病症狀

蘿蔔根腫病防治 蘿蔔根腫病症狀

蘿蔔根腫病症狀,蘿蔔根腫病防治

蘿蔔根腫病主要發生在側根上,容易導致植株變黃枯萎而死,給蘿蔔產量帶來了較大的影響。本文爲大家介紹了蘿蔔根腫病症狀、病原描述、發生特點和防治方法,具體內容如下:

蘿蔔根腫病症狀

發病初期,地上部看不出異常,病害擴展後,根部形成腫瘤,並逐漸膨大致地上部生長變緩、矮小或葉片中午打蔫,時間長了植株變黃後枯萎而死、腫瘤形狀不定,主要生在側根上,主根不變形,但體形較小。

蘿蔔根腫病病原描述

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in稱蕓薹根種菌,屬粘菌。在蘿蔔根上,不正常膨大的細胞內長出大量魚卵狀排列的圓形或近圓形休眠孢子,聚合成不堅買的團,休眠孢子囊團淡黃色,單個休眠孢子囊無色,表面不光滑,直徑2.7~4.2微米,平均2.9微米。掃描電鏡放大10000倍時,可見休眠孢子囊並非緊密排列,有時可見到兩個細胞中的休眠孢子囊團由一種絮狀物連接,這種無色絮狀物上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暗色斑點,好似被溶蝕的空洞,電子顯微鏡測量休眠孢子囊直徑爲2.0~2.3~2.5微米。

蘿蔔根腫病發生特點

該病由真菌鞭毛菌亞門蕓薹根腫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in侵染所致,此病菌爲專性寄生菌,自然條件下只侵染十字花科植物,存在多個生理小種。病菌以休眠孢子囊隨病殘體遺落在土中存活越冬,其抗逆能力很強,在土壤中可存活並保持侵染力達10年以上。其萌發和侵染最適土溫爲18~25℃,最適土壤持水量爲70%,最適土壤酸鹼度爲PH值5.4~6.5。病菌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感染菜苗或帶菌的泥土;田間近距離傳播則藉助雨水、澆灌水、線蟲、昆蟲、農具和人畜等。通常植地連作、地勢低窪、土壤偏酸、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雜肥的菜地易發病。菜地定植前後天氣對本病的影響力也大,如雨天定植或定植後遇雨,往往發病率較高。

蘿蔔根腫病防治要點

蘿蔔栽培多采用點播,出苗後需通過1~2次間苗後定苗。定苗後需分別於“破肚期”(5、6片真葉期)、“大破頭期”(肉質根約爲拇指粗)和肉質根“露肩”始期分別進行追肥。

防治蘿蔔根腫病應抓好下述防治環節:

①重病田適當施用草木灰、氯化鉀等鹼性肥料,或撒施消石灰每畝100~150千克,調節土壤酸鹼度,改良土壤以減輕病害。

②藥劑防治:移栽前,用72%克露可溼性粉劑或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噴霧製成毒土,開溝施於定植穴後再定植,或在發病初期,用72%克露可溼性粉劑或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灌根,每穴500毫升左右。

標籤: 蘿蔔 根腫病 防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bzf/kepu/r09n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