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科普 >

草莓褐斑病的傳播途徑?

草莓褐斑病的傳播途徑?

草莓褐斑病的傳播途徑?

年度間早春溫度偏高、多陰雨、光照時數少的年份發病重,晚秋移栽後溫度偏高、多雨的年份發病重,品種間抗性有差異;田塊間連作地、低窪地、排水不良、田塊發病較早較重;栽培上種植過密、通風透光差、偏氮施肥、大水漫灌的田塊發病重。

草莓褐斑病的病原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葉組織內或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成爲第2年初侵染源。越冬病原菌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初侵染,後病部不斷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逐步蔓延擴大。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病葉組織內或隨病殘體遺落土中越冬,成爲次年初侵染原。越冬病原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初侵染。遇高溫乾旱,病情受抑,如遇溫暖多溼,特別是時晴時雨的天氣頻繁出現,病情又擴展,品種間有差異。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隨病株殘餘組織遺留在田間越冬,成爲第2年初侵染源。在環境條件適宜時,分生孢子透過氣流傳播或雨水反濺至寄主植物上,從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並在受害的部位產生新生代分生孢子,飛散傳播,進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病菌以菌絲體和分孢器在病葉組織內或隨病殘體遺落土壤中越冬,以分生孢子作爲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接種體,借雨水濺射傳播侵染致病。溫暖多溼,特別是時晴時雨的天氣易發病。品種間抗性有差異,在江蘇,以上海早、華東10號和寶交早等品種表現較抗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h-hant/zbzf/kepu/k4g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