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科普 >

楊梅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

楊梅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

楊梅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

一、建園

1、園地選擇

(1)氣候條件:年平均温度15℃~21℃,極端最低温不低於-9℃,≥10℃的有效積温4500℃以上。光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000mm以上,初夏果實膨大轉色期降水量大於160mm,大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有利於果實生長髮育和生產優質果品。

(2)地形地勢:宜在山地栽培,海拔高度800m以下,浙南可高,浙西北宜低,一般以100m~400m為最適宜。坡度25°以下,不宜超過30°。

(3)土壤:蕨類、杜鵑、鬆、杉、毛竹、青岡櫟等植被生長良好,土層深厚,pH值4.5~6.5,排水良好,富含石礫的紅壤或黃壤,忌連作。

(4)產地環境:選擇生態環境良好,遠離污染源影響或污染物限量控制在允許範圍內,並具有可持續生產能力的楊梅生產區域。

2、園地規劃

園地應規劃道路系統,種植小區和水保工程,視坡度大小修築標準化梯田,帶狀或塊狀整地,保留周圍植被。山頂和陡坡要保留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3、品種選擇

應選擇適應當地環境條件,具有良好經濟性狀和地方特色的品種。增加早熟、晚熟和大果型品種。可發展品種有臨海早大梅、遲色、桐子楊梅、荸薺種、丁嶴梅、大炭梅、深紅種、東魁和晚稻楊梅等。

4、栽植

(1)苗木質量要求:以1年生嫁接苗為好。其中,一級苗木質量地徑≥0.6cm、苗高≥40cm、根系發達,無檢疫性病蟲害;二級苗木質量地徑≥0.5cm、苗高≥430cm、根系較發達,無檢疫性病蟲害。

(2)栽植時間: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萌芽前,選無風陰天栽植為宜。冬季較温暖地區也可在10月上旬至12月中旬栽植。

(3)栽植密度:依造林地氣候、土壤肥力、土層厚度和品種特性而異。株行距有5m×4m、6m×5m、7m×5m等,每公頃285株~495株(19株/畝~33株/畝),東魁、晚稻楊梅宜稀,其他可稍密。不宜採用先密後疏栽培方法。

(4)挖穴、施足基肥:定植穴位於梯面外緣1/3處,穴直徑為1.0m~1.2m,深0.8m,每穴施欄肥或垃圾肥30kg~50kg或腐熟餅肥5kg~6kg加1kg過磷酸鈣為基肥,基肥與土壤拌勻壓實,呈饅頭形,高接近地表,上覆蓋一層表土,待種。

(5)栽植方法:修剪過長和劈裂根系,苗木中心幹嫁接口上留25cm~30cm處短截並摘除部分葉片。乾旱年份和地區及長途運輸苗木,宜全部摘除葉片。種時根系應舒展,不能觸及肥料,覆細土、壓實。苗木嫁接口露出地表,乾旱天氣要澆足水。天氣和土壤乾燥地區,可在嫁接口上部培土高10cm~15cm,待發梢成活後扒開培土;也可深栽,將嫁接口植入土中10cm左右。

(6)配置雄株:無野生楊梅的新區,應搭配1%~2%的雄株,並根據花期風向和地形確定雄株位置。

二、整形修剪

1、整形

一般採用自然開心圓頭形,生長旺盛和枝條直立性強品種宜用疏散分層形。

(1)自然開心圓頭形:主幹高30cm~40cm,配置方位角120°的主枝3個,主枝間距20cm~30cm,分枝基角45°~50°,各主枝上不同方位配置副主枝3個,主枝和副主枝上視空間情況適當配置側枝。

(2)疏散分層形:適用於東魁、晚稻楊梅和零星孤立樹。幹高35cm~45cm,有中心主幹,主枝分層,第一層3個主枝,基角45°~50°,第二層2個主枝,層間距1.0m~1.1m,各主枝相互錯開並保持一定間距,樹形完成時,中心主幹延長枝剪去或扭向一邊作為側枝。

2、修剪時間

分生長期修剪和休眠期修剪。生長期修剪在4月~9月,除掛果期外都可進行,修剪方法有環狀剝皮、拉枝、摘梢、短剪和疏刪等。休眠期修剪在11月至翌年3月中旬。

3、修剪要點

(1)幼樹期:以輕剪為主,選留培養好主枝、副主枝和側枝,保持各級骨幹枝應有的角度和從屬關係,合理配置枝羣,促進樹冠形成。

(2)初結果期:繼續選擇和培養各級骨幹枝上延長枝,擴展樹冠。合理配置和調控營養枝及結果枝,側枝去強留弱,緩和樹勢,促進花芽形成,保持適量結果。控制徒長枝、回縮衰弱枝,防止側枝早衰。

(3)盛果期:剪去樹冠上部直立枝和強枝,保持樹冠開心形,光照充足。疏除密生枝,回縮衰退枝,部分側枝上果枝短剪,促發預備枝,調節生長結果平衡,防止大小年結果。疏除或短剪徒長枝,促進分枝,填補樹冠空缺。

(4)上強下弱樹修剪:中心主幹生長旺盛,可利用去強留弱進行“換頭”,使中心主幹曲線上升。若是樹冠上部粗,強枝過多,可疏除強枝2個~3個,實行樹冠“開天窗”,同時刪除密生枝並進行去強留弱和回縮修剪。

(5)衰退樹更新修剪:早期衰退樹宜採用“輪換更新”,分2年至3年回縮骨幹枝;嚴重衰退樹,則應採用一次性更新,將主幹和主枝全部短截到有新枝發生的部位,發枝後選留強枝重新形成樹冠。

三、花果調控

1、多效唑控梢促花

僅限用於5年至6年生以上生長過旺、無花和少產樹,土施在10月至翌年3月進行,視品種和樹勢每平米樹冠投影面積施15%多效唑1克~2克,不可多次使用。成年結果樹禁用。葉面噴施在春梢或夏梢5cm左右,噴布15%多效唑200倍至300倍液。

2、提高着果率

盛花至謝花期噴布15mg/kg至30mg/kg赤黴素。旺長樹不施氮,增施鉀和磷肥。

3、疏花

花枝、花芽過量樹,於2月中旬至3月中旬適量剪去花枝,疏刪密生、纖細、內膛小側枝,減少花量。少部分結果枝短剪促進分枝。

4、疏果

東魁、大炭梅、桐子楊梅等大果型、高價值品種,可推廣人工疏果。疏果2次~3次,分別在盛花後20天果徑約0.5cm和謝花後30天~35天果徑1.0cm時進行,疏去密生果、劣果和小果,6月上旬果實迅速膨大前再疏果定位。每果枝留1個~4個,平均2個。大年,樹冠上部多疏;小年,樹冠上部多留果。

四、土壤管理

1、中耕除草

(1)幼齡樹:在樹盤直徑1m~1.5m內清除灌木、雜草,一年淺耕鬆土2次~3次,夏季伏旱前地面覆草防旱。

(2)成年樹:較平坦園地用“清耕法”,3月中旬前結合土壤改良進行翻土,採果前清除樹冠下雜草,採後中耕鬆土基本保持無雜草狀態。坡地宜用“自然生草法”,冬季翻土時清除雜灌木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後,任其自然生長一年生草本植物,僅在採收前割去樹冠下草類以便採收。

2、擴穴培土

定植後第二年起,每年10月間,結合施肥向外擴穴。成年園秋冬季隔年或每年培土加厚根部土層。

3、套種

幼樹期可利用行間隙地種植葉、果類蔬菜或藥材等低稈作物,禁止種植攀延類蔓性植物。也可套種印度豇豆,烏豇豆,印尼綠豆等夏季綠肥,以及光葉紫花苕子、黃花苜蓿等冬季綠肥,改良土壤。

五、施肥

1、肥料種類

選擇的肥料種類包括:農家肥、化肥與微量元素肥料。

2、施肥量及時間

(1)基肥:秋冬施基肥用腐熟欄肥、堆肥或餅肥。幼齡樹株施餅肥1kg~3kg,初果樹株施欄肥15kg~20kg加焦泥灰10kg;成年結果樹株施欄肥30kg或堆肥40kg或餅肥4kg~5kg。

(2)幼齡樹:氮、磷、鉀用量之比為4∶1∶3.5,結果後減少氮肥,增施鉀肥。每年施速效性肥1~2次,分別在3月和6月上旬,株施尿素或複合肥0.1kg~0.3kg,隨樹齡逐年增加。4~5年生樹每株增施過磷酸鈣0.05kg~0.1kg。

(3)成年樹:結果樹氮、磷、鉀用量之比為4∶1∶5,全年施肥2次,分別在2月上中旬和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採果後施用,第一次株施尿素0.1kg~0.3kg、硫酸鉀0.5kg或焦泥灰15kg~20kg,第二次株施尿素0.2kg,硫酸鉀0.2kg~0.5kg。磷肥隔1年~2年施用一次,用量0.1kg~0.15kg,小年樹可不施或少施。不要單施氮肥、磷肥及過量施磷肥。

3、施肥方法

(1)土壤施肥:幼齡樹以主幹為中心盤狀施肥,樹盤大小與樹冠相當,內淺外深,深約20cm~30cm,也可用環狀溝施肥。成年樹可用條溝、環狀溝或穴施,施肥位置在樹冠滴水線附近,深20cm~40cm。欄肥、堆肥宜深,化肥可淺,施後覆土。可結合冬季翻土,採用全園撒施肥料後翻埋入土。幾種施肥方法可輪換使用。

(2)葉面施肥:樹冠葉面噴灑使用的肥料種類、濃度和時間,依噴施目的和環境而異。用於促進果實生長髮育,在果實膨大期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或0.3%硫酸鉀等。果實採摘前40天應停止葉面施肥。

4、缺硼樹施肥

(1)範圍:土壤缺硼易引發梢枯病,表現為葉小、新梢簇生、頂芽死亡、梢頂枯萎、落葉。多發生在樹冠頂部或部分枝條上,也可全株發病。

(2)防治方法:株施硼砂50g~100g,施後隔2年~3年再施用;也可葉面噴灑0.2%硼砂溶液,在花芽萌動至開花期,噴灑1次~2次,須連年噴施。

六、高接換種

1、範圍

適用於低產、品質不良的楊梅園改造,或實生樹和品種結構調整。砧樹樹齡宜15年生以下,樹齡小,高接易成活。

2、時間和方法

適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採用切接和皮下接為主,也可用劈接。接位宜低勿高,砧枝斷面直徑3cm~5cm為宜。砧木接位下端留一裂縫以便排出砧木樹液,或在樹上留一枝條作引水枝。每株樹嫁接口數隨樹冠大小而定,一般為3個~15個,每砧枝嫁接1個~2個穗條。成活後,新梢長25cm左右摘心,促進分枝,留好骨幹枝的延長枝,早日形成樹冠。成年樹幹徑超過25cm以上,需提前短截大枝,重新發枝,待2年~3年枝條粗度在2cm以上時再行高接。

七、不結果、少果旺樹改造

1、範圍

不結果或低產旺樹。

2、方法

(1)調整樹冠結構:刪除樹冠上部直立性大側枝,開出“光路”。去強留弱,去直留斜,疏去密生枝,樹冠上部多疏剪,中下部宜輕剪。大枝實行環狀剝皮、倒貼皮。

(2)控制施肥或其他措施:多施磷、鉀肥,不施或少施氮肥,結果後適施氮肥。夏末秋初,在樹冠滴水線附近開深溝30cm~40cm施行斷根。土施多效唑。

八、密植園改造

1、範圍

每公頃600株(40株/畝)以上,樹冠交叉重疊,光照不足,內膛枝、下部枝大量枯死,光禿,產量下降的園地。

2、方法

每公頃保留330株~405株(22株/畝~27株/畝)。移植樹在移植前2年~3年先回縮主枝的延長枝,疏除和回縮大側枝,保留小側枝繼續結果,讓出空間,改善永久樹光照。移栽時大枝在1.5m~2.0m處短截,並刪除小側枝,於3月上旬稍帶土移植。成活後疏除過密枝,留好延長枝培養樹冠。

九、病蟲害防治

1、防治原則

遵循“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防治方針,以農業防治為基礎,通過加強培育、合理經營,增強楊梅樹體對有害生物的抵禦能力。根據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因時、因地制宜,採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方法,必要時採用化學防治方法,將防治病蟲為害的農藥殘留量控制在規定標準範圍內,減少對環境污染,促進楊梅的可持續經營。

2、營林防治

(1)應選擇對當地主要病蟲害抗性較強的優良品種。

(2)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樹體自身的抗病蟲害能力。

(3)及時清除病蟲為害枝條,冬季清園,改善楊梅林的生態環境。

3、物理防治

(1)利用害蟲趨光、趨色、趨味等特性,在成蟲期進行誘殺。

(2)對尺蠖,蓑蛾類採用人工捕殺幼蟲、卵塊和蟲繭。

4、生物防治

(1)提倡使用生物源農藥如BT、阿維菌素、甲基阿維菌素等防治病蟲害。

(2)注意保護和利用有益生物如瓢蟲、寄生蜂、食蚜蠅等,防治蚜蟲等害蟲。

5、化學防治

(1)改進噴藥技術,提倡低容量噴霧。

(2)化學農藥使用按GB4825或GB/T8321(所有部分)規定執行。嚴禁在果實採收前40天噴施任何藥劑。

(3)楊梅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方法。

1)楊梅癌腫病

主要症狀:為害枝幹,病部形成大小不一粗糙木栓化的腫癌,其上小枝枯死,嚴重者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1、3月~4月份刮除病斑並塗50倍“402”抗菌劑或20%葉青雙可濕性粉劑50倍~100倍液或硫酸銅100倍液。2、抽梢前剪除病枝、燒燬。3、加強管理,增施鉀肥和有機肥。

2)楊梅褐斑病

主要症狀:為害葉片,引起大量落葉。葉片病斑上有灰黑色,黑色小點。

防治方法:1、未結果樹在5月下旬以及7月上旬各噴一次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1000倍液。2、5月上旬和採果後各噴一次1∶2∶200波爾多液和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

3)楊梅乾枯病

主要症狀:為害枝幹,枝幹病部呈現帶狀凹陷病斑。佈滿黑色小點,病斑深入木質部,上部枝

乾枯死。

防治方法:1、早期刮除病斑塗抗菌劑“402”50倍液。2、清除病死枝。

4)楊梅根腐病

主要症狀:為害根系,造成爛根,導致枝葉枯萎,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多菌靈和託布津每株施0.25kg~0.5kg,拌勻後撒施在根頸至樹冠滴水線下,15cm~30cm深土中。

5)油桐尺蠖

為害特點:一年發生2代~3代,為害葉片,嚴重時被食光。

防治方法:未結果樹在5月下旬1代幼蟲出現時噴50%辛硫磷1000倍液,7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2代蟲噴20%氰戊菊酯2000倍~2500倍液1次~2次。

6)楊梅卷葉蛾類(小黃卷葉蛾等)

為害特點:一年發生4代~5代,幼蟲為害嫩葉,捲縮成蟲苞,嚴重時新梢一片焦枯。

防治方法:4月上旬噴50%殺螟鬆乳油1000倍液,未結果樹在5月中下旬2代蟲噴50%辛硫磷1000倍液,7月中下旬後3、4代蟲再噴上述藥劑。

7)介殼蟲類(楊梅柏牡蠣蚧等)

為害特點:一年發生2代,羣集在3年生以下枝條和葉片主脈周圍及葉柄上為害,葉枯死早落,嚴重時一片枯黃。

防治方法:未結果樹在5月中下旬1代若蟲出殼高峯期噴40%殺撲磷2500倍~3000倍液,7月下旬和8月中旬連續噴上述藥劑或40%速撲殺乳油1500倍~2000倍液2次防2代若蟲。

8)楊梅蓑蛾類(大黃蛾等)

為害特點:一年發生1代~2代,為害新梢葉和一年生枝皮層、木質部。

防治方法:幼蟲孵化盛期和幼齡期噴50%辛硫磷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000~25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乳劑2000倍液。

9)果蠅類

為害特點:一個世代歷時4天-7天,為害成熟果實。

防治方法:揀除地上落果和爛果;5月中下旬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對地面噴霧,減少地上蟲口;果實成熟期,用1.82%胺•氯菊脂薰煙劑按1:1兑水薰殺成蟲;用敵百蟲、糖、醋、酒、清水按1:5:10:10:20配成誘餌誘殺成蟲。

十、採收

1、採收時期

楊梅成熟和採收時期因品種和產地而異,一般在6月上旬至7月上中旬,應依品種特徵加以確定,烏楊梅類以果實由紅轉紫或紫黑;紅楊梅類果色轉深紅或紫紅;白楊梅類果色呈白色水晶狀採收為宜。同一樹果實成熟先後不一,要分期分批採收,多時每天一次,少則隔天一次,隨熟隨採。宜清晨或傍晚採摘,下雨或雨後初晴不宜採收。

2、採收方法

手工採摘,用三指握果柄,果實懸於手心,連柄摘下,邊採收邊分級。摘熟留“青”,輕採輕放輕挑,不應用擊落或搖落法。選用可盛3kg~5kg的淺果籃(框)裝放,盛器底部及四周墊以清潔蕨類枝葉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h-hk/zbzf/kepu/jwg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