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問答 >有問必答 >

用什麼藥防治好呢? 黃瓜白粉病如何防治

用什麼藥防治好呢? 黃瓜白粉病如何防治

問:黃瓜白粉病如何防治,用什麼藥防治好呢?

黃瓜白粉病如何防治,用什麼藥防治好呢?

種植黃瓜的過程中,農戶們常常會遇到黃瓜白粉病的問題,該病嚴重影響了黃瓜的品質和產量,給農戶們造成了極大的損失。那麼,黃瓜白粉病如何防治呢?防治黃瓜白粉病用什麼藥好呢?今天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黃瓜白粉病的相關知識,詳情如下:

1、黃瓜白粉病症狀識別

白粉病菌主要侵染葉片,其次是莖和葉柄,一般不危害瓜。發病初期,葉片正、反面出現白色小粉點,逐漸擴大呈圓形白色粉狀斑,條件適宜時,向四周蔓延,連接成片,成爲邊緣不整齊的大片白粉斑區,並可以佈滿整個葉片。以後變成灰白色,有時上面產生許多小黑點,葉片逐漸變黃,發脆。最後葉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病菌侵害葉柄和嫩莖,植株從幼苗期即可受害,中後期發病較多。

2、病原菌和傳播途徑

由子囊菌亞門的單絲殼白粉菌和二孢白粉菌侵染所致。2種病菌的無性世代相似。分生孢子串生,無色,橢圓形。分生孢子梗不分枝,圓柱形,無色。有性世代均產生扁球形、暗褐色、無孔口的閉囊口,表面着生菌絲狀的附屬絲。單絲殼白粉菌的閉囊殼產生於菌絲表面,殼內有1個子囊,其內含8個子囊孢子。二孢自粉病的閉囊殼產生在菌絲層內,閉囊殼內一般有10~15個子囊,其內含2個子囊孢子,很少有3個。以單絲殼白粉菌發生較普遍。2種白粉病菌都是專性寄生菌。病菌不能離開寄主,在別處越冬。瓜類作物連茬種植的大棚、溫室是病菌的越冬場所。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到新的寄主上,從表皮直接侵入,侵染髮病。雨滴、水濺也可以傳播病害。

3、黃瓜白粉病發病條件

(1)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發的溼度範圍較大,但葉面上如有水滴存在時,孢子吸水後膨壓過大,引起孢子破裂,對孢子萌發十分不利。寄主受到乾旱影響的情況下,白粉病發病更重,這是因爲乾旱降低了寄主表皮細胞的膨壓,對錶面寄生並直接從表皮侵入的白粉病菌的侵染較爲有利。這種對溼度要求的差異也是白粉病常先於霜黴病發生的主要原因。

(2)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萌發要求較高的溫度,10~30℃範圍內都可以萌發,以20~25℃最適宜。白粉病菌分生孢子的抗逆力較低,壽命很短,在26℃左右只能存活9h,30℃以上、-1℃以下很快失去生活力。溫室、大棚內較易使白粉病菌獲得溫度、溼度的最適要求。因此,溫室、大棚的黃瓜白粉病發生較重。

(3)施肥不足、管理粗放、土壤缺水、不及時灌水、植株生育差、抗病性降低等致使發病較重;澆水過多、氮肥過量、植株徒長、田間通風不良、溼度增高等也有利於白粉病的發生。不同品種對白粉病的抗性不同,一般情況下,抗霜黴病的品種也兼抗白粉病。

4、黃瓜白粉病防治措施

4.1選用抗病品種

常見白粉病地區應因地制宜選換抗耐病高產良種,如津研2號、津研4號、津雜1號、津雜2號、津早3號、津春2號、津春3號、滿圓綠、碧春、寧陽大剌等。

4.2創造抗病條件

適當加寬行距,增加通風透光條件;增施磷、鉀肥料,控制植株徒長等。

4.3環境燻蒸

白粉菌孢子飄散並粘附在病株周圍的空間。在秋冬大棚及溫室中很容易發病,白粉菌對“硫”特別敏感,因此,可按每約100m2用硫磺粉0.3~5.0kg加鋸末或其他助燃劑點燃燻蒸,密閉薰悶1晝夜,可殺死白粉菌,隔3d再薰悶1次,然後播種或定植。黃瓜生長期間,硫磺粉可減量一半,時間減爲1夜即可,隔5~7d再薰悶1次,效果良好。

4.4加強田間管理

棚室栽培應注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露地栽培的應着重抓好適時追肥和噴施葉面營養劑,以防植株徒長或早衰,增強植株抗性。

4.5及時噴藥防治

當田間發生中心病株時,可選用50%甲基託布津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600倍液,每隔5~7d噴1次,另外,30%敵菌酮1000倍液防效良好,800倍液有治療效果。農藥的交替使用,可避免白粉菌的抗藥性,在噴藥時,不要忽略對地面的噴布。據日常的經驗,噴拜雷頓4000倍液效果很好,噴拜雷頓4000倍液+百菌清1000倍液效果良好,還可兼治同期發生的其他真菌病害。

4.6抓好噴藥預防工作

無病早防,見病早治,從植株上架封行時開始,定期或不定期噴施27%高脂膜乳劑100倍液或50%超微硫磺懸浮劑300~500倍液,或25%粉鏽寧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懸浮劑1500倍液,隔7~15d噴1次。連噴2~3次,交替噴施,前密後疏,噴勻噴足。棚室噴藥預防以噴粉塵劑(如10%多百粉塵劑15kg/hm2次)或煙劑(如粉鏽寧煙劑5250g/hm2次)爲主。

標籤: 白粉病 防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wdzf/youwenbida/d0p4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