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項目 >創業 >

養殖戶啥時候才能做到“我的魚兒我做主”? 賣魚季節到了

養殖戶啥時候才能做到“我的魚兒我做主”? 賣魚季節到了

賣魚季節到了,養殖戶啥時候才能做到“我的魚兒我做主”?

“民以食爲天,食以安爲先”,按理食品安全應該是國計民生的大事,主要由食監局、檢疫局、水產局等政府機構負責,由用戶自己主動提出做檢測的很少。問其原因,原來是客戶近日將賣魚,採購商說其魚某種藥殘超標,需降價銷售,而該客戶說自己根本沒有餵過此類藥品,懷疑是中介從中作梗,乘機壓價獲取暴利,想自證清白。

隨着一個養魚週期的結束,賣魚旺季的到來,辛苦一年的養殖戶們都希望有個好收成,賺個盆滿鉢滿,但最後被魚販橫割一刀的事近年來已是屢見不鮮。本人從事水產行業多年 ,應該說魚中介的出現的確爲這個行業解決了很多問題,銜接了生產與市場,滿足了消費者需求,實現了商品的流通,他們從中賺取服務報酬無可厚非,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近幾年出現個別魚販故意挑刺殺價行爲屢屢不絕:規格太大、太小、皮毛不好、魚太瘦、太肥、條形不好、肉色不正諸如此類問題,也有利用產銷兩地信息不對稱獲取高額差價者,養殖戶對此叫苦不迭,卻也無可奈何。正可謂我爲魚肉,人爲刀俎徒奈何!不僅如此,隨着魚販進入飼料行業,壟斷飼料經營、擡高飼料價格、主導養殖戶用料選擇、壓榨廠家利潤,吃了用戶吃廠家的現象也越來越多。那麼,什麼原因造成此局面,個人認爲有以下幾方面因素:

一、階段性以及個別水產品過剩造成賣魚難

中國水產養殖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已經解決了過去吃魚難的問題,人均水產品消費量取得長足進步,但與世界發達國家比仍有差距,所以此過剩並非絕對過剩,而是單個養殖品種或季節性的階段過剩。比如近幾年的鯉魚、草魚、羅非,偶爾的一年好行情會造成第二年的一哄而上,結果供大於求出現賣魚難,魚販挑三揀四不說,價格也是一壓再壓或買魚時不說價,賣完後纔算賬,想結多少結多少,甚至有時跌破成本價,用戶也得含淚接受。另就是季節性過剩,比如華東鯿魚市場,每年5-7月,價格非常好,高時曾每斤達到11元,魚販對規格、皮毛也不是太講究,可到年底魚大量上市,有時價格會跌破4.50元/斤,魚販對規格、皮毛、粘液、鱗片再三檢查,總能找出點問題壓個幾毛很常見,養戶賣魚時心裏就象坐過山車,七上八下的。

二、由分散性的水產養殖現狀所決定

中國水產養殖多是由一家一戶的分散性養殖,多的上百畝,小的幾十畝,專業化、集約化、信息化、機械化水平較低,由於量不大,幾乎都沒有自己的銷售渠道,雖近年規模化提升較快,但與先進國家比還遠遠不夠。當面臨掌握着市場、物流、信息、資金資源的魚販、中介時,沒有協會和組織的養殖戶只能單打獨鬥淪爲弱勢羣體,沒有話語權、議價權。

三、由水產養殖從業人員構成所決定

現今從事水產養殖者,大多爲年齡偏大人員,年輕人極少。比如在江蘇地區,水產部門統計50歲以上人員從事養殖佔80%。由於時代影響,他們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對新鮮事物接受能力不強。我們此前曾做過簡單統計,在以上人員中,使用智能手機的人員不到10%,他們已經被這個信息化、互聯網時代遠遠拋棄。由於信息閉塞,資源有限,賣魚、用料只能依賴自己所熟悉的圈子,被蒙、被騙也就在所難免。

困局已成,養殖者有沒有好的解困之道呢?依靠中介們良心發現,棄惡揚善顯然不太可能,所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道德畢竟不那麼可靠,但我認爲至少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實現水產養殖規模化、集約化,提升漁業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未來養殖一定要靠年輕人,但傳統漁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方式顯然不能吸引年輕一代,只有實現漁業往集約、機械、自動、信息化的現代漁業發展,中國漁業才能實現由量到質的變化。有了年輕人的參與,藉助他們的知識、視野、觀念纔不至於井底觀天,受制於人,他們可以藉助互聯網、物聯網、電子商務、大數據平臺,實現精準養殖、遠程銷售。如現在大閘蟹已可以完全實現網上銷售,到那時一切信息造成的壁壘都將迎刃而解。可喜的是行業發展已經有了這方面的萌芽,很多行業內優秀企業,都參與到流通貿易的信息平臺建設,如通心粉社區、魚大大、漁易通。我想,隨着信息化、網絡交易、網絡支付向更加便利、快捷的方向發展,未來魚販也許將變成一個單純第三方物流環節了。現階段中國水產品流通以小商販、個體魚販與漁民爲主,分散養殖現狀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由於信息不對稱、失真導致養殖戶與魚中介的博弈還將持續上演,好在時代與科技的發展打開了破解之門,未來實現我的魚兒我做主也將指日可待!

二、建立專業化的漁民合作社、協會組織

應該說農民合作社近年發展很快,但真正起作用的鳳毛麟角,很多都是有名無實,成功的關鍵看如何運作。好的合作社可以將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連接起來,統籌社員養殖管理,安排合理的出魚時間,杜絕相惡性殺價,組織與魚中的價格談判,統一銷售、統一管理。同時也可與農貿、商超、大魚販、水產品加工企業洽談合作,實現流通企業+養殖戶,市場+基地等訂單式生產,有實力自然也就有了談判話語權。同時合作聯盟也可以實現飼料、魚藥、養殖保險、政府資金扶持、信息共享等各方面好處,共同抵禦風險,實現增效增收。

三、優化養殖結構,改善養殖模式,提升產品品質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已經由過去的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更安全邁進,應該說近幾年受制於人的水產品大多是常規水產,而高檔蝦、蟹、特種水產相對較少,這就要求養殖者要及時瞭解市場需求信息,調整養殖品種,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即使養常規品種,也應調整養殖模式、放養計劃,避開出魚高峯,實現錯峯銷售。同時在養殖品質上下功夫,打造品牌,提升附加價值。如:通威魚、陽澄湖大閘蟹、甘露青魚、楚江紅小龍蝦等,不但銷路通暢,價格也較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xmzf/chuangye/dp9n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