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項目 >種植 >

太子參病蟲害防治技術 太子參的栽培管理

太子參病蟲害防治技術 太子參的栽培管理

太子參的栽培管理,太子參病蟲害防治技術

太子參,別名孩兒參、童參、雙批七、四葉參、米參。爲石竹科植,太子參一般在每年的8-9月份種植,在7-8月份收穫。爲便於雨季排水防澇,宜作成瓦背形的高畦高壟來種植。現在就爲大家介紹一下,太子參的栽培管理技術,太子參病蟲害防治技術。

太子參的栽培管理技術

1、選地整地

在丘陵坡地或地勢較高地段的緩坡旱地種植太子參,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中性或微酸性的砂壤土或壤土爲宜。在早秋作物收穫後,深翻25-30釐米,最好翻2次,土越細越好,有利於陽光照射殺死土壤中的一些病菌,利於出苗和栽種,減少來年雜草。結合翻耕,每畝施入腐熟的豬廄肥、餅肥、堆肥、土雜肥、禽類等農家有機肥1000-2000公斤(或商品有機肥200-300公斤)、硫酸鉀複合肥50公斤、鈣鎂磷肥50公斤。耙碎整平,做成寬約1.0米、高15-20釐米龜背形種植牀。種植前15天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配成800倍液噴牀面後將表土翻入土層,以預防地下害蟲。

2、栽種

太子參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栽種爲佳。按行距15釐米左右開溝,溝深7-8釐米,再將種根平排或斜排於溝內,平排參根首尾相連,斜排參首齊平,頂芽向上,株距5-7釐米。然後繼續按行距15釐米左右開溝,將開溝的泥土覆蓋前一溝,再擺種,依次類推。注意覆土深度一般以芽頭蓋土4-5釐米爲宜。或者先在耕好整平細碎的土地上,按照牀面1米溝寬30釐米做廂,在廂面稀疏撒播種根,並且略耙勻至株間距5-8釐米,然後開溝將中間30釐米溝裏的細土覆蓋種莖,即能約覆蓋3-5釐米。栽後耙平將牀面整成弓背形,並在牀面撒驅鳥驅鼠藥劑以防止鳥鼠危害。再噴乙草胺封閉。每畝用種量30-40公斤。

3、田間管理

太子參2月底3月初出苗,幼苗出土後見草就拔,中耕鬆土1次,用小鋤淺鋤2-3釐米,避免傷根。齊苗後,輕度疏鬆表土,結合清溝進行培土,厚度以1.5釐米爲宜。培土有利於莖節生根。參苗封行後,不再中耕鬆土,以免影響參根生長。

通常施足基肥可不追肥。根據葉色和苗情追肥,莖葉現黃可追肥1-2次。3月中旬齊苗期,每畝撒施硫酸鉀複合肥10-30公斤加尿素約15公斤。4月上旬塊根膨大期,視苗情而定,追肥不超過4月底;對苗壯、土層肥沃、基肥足的地塊不宜追肥,避免枝葉徒長;對基肥不足、地力瘠瘦、苗期分枝少、苗架纖弱的地塊,結合培土每畝用高效複合肥10公斤拌土施於種植牀中,防止早衰,促進塊根增生、膨大。

太子參怕強光,可在種植牀溝邊套種玉米,起到遮蔭作用。也可在幼齡油茶林、果林行間進行套種。

太子參病蟲害防治技術

1、太子參病毒病

危害特徵:病毒病是太子參最主要、最重要的病害,受害植株葉片皺縮和花葉,植株早枯,塊根細而小,此病在產區發生普遍,發病率高達70%,嚴重危害和影響太子參的產量和質量。

防治方法:①選用抗病品種。②最好用種子種植,其花葉病發生很少,且產量高。種子經0℃的低溫處理50天左右後播種,可培育出不帶毒的實生苗。③要建立無病毒採種田,以供大面積生產用種。自繁自育自己留種的,留種田在生長季節一定要隨時發現隨時拔除花葉病株,減少傳染。及時治蟲防病,確保種苗不帶毒。發現病毒病後,可選用病毒必克、病毒A等藥劑防治。

注意事項:太子參的主要病害是病毒病,發現後應及時拔除。五月份後,黑斑病和白粉病也有發生,應用50%的代森錳鋅500倍液和15%的三唑酮1000倍液防治。太子參喜潮溼地塊,乾旱時必須馬上澆水,同時,陰澇天也必須及時排澇,否則,將造成爛根,影響產量。

2、太子參葉斑病

危害特徵:葉斑病多發於春夏多雨季節,病株葉面常出現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褐色病斑,發病嚴重時可導致葉片褐色枯死,造成參根變小,產量降低。

防治方法:①清除病株殘葉,減少越冬菌源。②發病初期用寶麗安(多氧黴素)1000倍液噴霧防治,中後期可用70%的代森錳鋅800倍液進行防治,每次用藥時適當加入葉面肥、增產菌、旱地龍等,以增強抗病、抗旱能力,提高產量。

3、太子參根腐病

危害特徵:根腐病發病時,先由鬚根變褐腐爛,然後全根腐爛。7、8月份高溫高溼季節易發生,特別注意雨後及時疏溝排水。

防治方法:①收穫後徹底清理枯枝殘體,集中燒燬。②實行輪作,不宜重茬。③發病初期可選用50%多菌靈、70%託布津、75%百菌清、25%甲霜靈1000倍液澆灌病株。

太子參的功效

太子參配麥冬,補肺並潤肺養陰,用治肺陰虧虛的肺虛咳嗽最宜;太子參配白朮,共奏補脾肺之功。同治虛勞,勞倦乏力者;太子參配黃芪,補益之效大增,常用治勞倦乏力爲效。

1、太子參治病後氣血虧虛,神疲乏力:太子參15克,黃芪12克,五味子3克,炒白扁豆9克,大棗4枚。煎水代茶飲,有一定效果。

2、太子參治病後虛熱。

3、太子參治脾虛便溏,飲食減少:太子參12克,白朮、茯苓各9克,陳皮、甘草各6克。水煎服,有較好療效。

4、太子參治盜汗(睡覺汗出,醒後汗止):太子參24克,浮小麥30克,大棗5枚。水煎服。

5、太子參治糖尿病。

6、太子參治神經衰弱(神經症)、失眠:太子參15克,當歸、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克。水煎服。

7、太子參用於氣虛津傷的肺虛燥咳及心悸不眠、虛熱汗多、能益氣生津;太子參治氣虛肺燥咳嗽,配北沙蔘、麥冬等,太子參治氣陰兩虛的心悸不眠、多汗,配酸棗仁、五味子等。但其補氣益陰生津之力,均弱於西洋參。

太子參的價格從以往的幾十元一公斤到今年的400多元;不知道當初含這個藥材的中成藥的生產都是一個什麼現象。太子參長的太快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xmzf/zhongzhi/ln4l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