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科普 >

棉花早衰的發生及防治

棉花早衰的發生及防治

棉花早衰的發生及防治

所謂早衰就是指在棉花開花結鈴最好時期,因生育不良、營養失調、病情危害,棉葉過早脫落,導致鈴輕、子秕、纖維成熟差而大幅度減產的一種現象。根據調查,近幾年各地棉花早衰面積越來越大,對產量和品質的損害也越來越大,減產幅度達到20%~30%,重衰地達到40%,嚴重田塊絕收。

棉花早衰發生的主要原因如下:

1.因病致衰。近年來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大爆發,是制約單產提高的最主要原因。由於發病對氣候的反應十分敏感,6~9月份只要氣溫低於28~30℃,加上高溼,混合病情就呈快速發生蔓延,其中7~8月份發生普遍,危害最重,由於病株恢復慢,產量損失最大。據觀察,暴發時間第一次在6~7月份,第二次在8月份。

主產區長達二三十年間斷連作老棉田,病情指數越來越高,棉株“落葉垮稈”更爲嚴重。品種中轉基因抗蟲棉病情最重,產量損失最大。棉田長期保持溼潤,也易誘發病害而致衰。

2.因載鈴集中致衰。也是因爲一些轉基因抗蟲棉品種,前中期結鈴集中,由於生理負荷超重,後期如遇乾旱和發病,很容易出現早衰。

3.因營養失調致衰。主要因爲“紅葉莖枯病”發生而改變。大多由土壤營養失調引起。由於許多轉基因抗蟲雜交棉前期生長緩慢,營養生長不足,追施氮肥促進生長,因氮肥使用過多,有機肥和鉀肥施用不夠導致營養失衡。早衰症狀在生長中期顯現,後期加快。只要8~9月份出現低溫過程,也易致衰。

4.因耕作制度和農田水利工程老化澇漬致衰。早衰還與連作有密切關係。這是多年耕作制度、棉田粗放管理和農田水利工程老化易澇漬等一系列問題所致。長期連作是棉花早衰的重要原因,由於連作導致棉田土壤病菌累計量增多,極易致衰。防治棉花早衰,奪取棉花優質高產。其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①調整佈局,提倡合理輪作和深耕。在適宜產區的一縣之內和一鄉鎮之內,引導農民有目的把棉田由重病區向輕病地轉移,由病地向非病地轉移,對於枯黃萎病重發棉田,應合理輪作倒茬,長江流域棉區提倡水旱輪作,黃河流域棉區提倡小麥-玉米、小麥-大豆與小麥棉花輪作,輪作週期爲3~5年。大力推廣免深耕土壤調理劑,改良土壤團粒結構,促進根系生長,實現健根壯株。

②建設高標準排灌棉田,實行調虧灌溉。在建設高標準棉田的墓礎上,實現排灌自如。由於棉花具有耐旱的生物學特徵,重病地可適當減少灌水量和灌水次數。滴灌棉田要改持續灌溉爲間歇式灌溉,保持棉田乾溼交替狀態。

③增施有機肥,平衡施用化肥。化肥提倡“減氮穩磷重施鉀肥”,在缺硼、缺鋅棉田增施硼鋅微肥。提倡增施鉀肥,推薦高產棉田氮與鉀的比例達到1∶0.8~1,中後期提倡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加70%甲基託布津混合液,有推遲控制發病、促進病株快速恢復的效果。

④搞好棉田土壤處理,降低病害發生。對於枯黃萎病棉田和連作棉田,經過多年試驗,採用98%敵克鬆或55%敵克鬆處理土壤,是控制棉花枯萎病發生,提高棉花產量的成功經驗,在棉田整地時,畝用96%敵克鬆二袋(每袋0.4千克)或55%敵克鬆三袋(每袋0.4千克)與所需化肥混合均勻施入棉田,一般可降低90%以上的棉花枯黃萎病發生程度,利用抵禦病害入侵,可促進健根壯株,提高產量和品質。

⑤嚴格檢疫,控制擴散。一是嚴格檢疫,病地棉種必須經硫酸脫絨、消除種子短絨帶菌,控制病害的遠距離傳播。二是控制零星病田的蔓延,對初發地要拔除零星病株,田外焚燒,對重病田採用點片根除。

標籤: 防治 棉花 早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bzf/kepu/6mj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