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科普 >

構築楊樹特色經濟產業鏈

構築楊樹特色經濟產業鏈

構築楊樹特色經濟產業鏈

一棵楊樹造就一方產業

泗陽縣位於蘇北平原腹地,1975年南京林學院選擇在泗陽縣試行栽種了從意大利引進的第一棵楊樹。如今意楊不僅成爲泗陽大地的巍巍景觀,更成爲泗陽縣的一大經濟支柱。泗陽縣委書記趙深介紹,十五以來,泗陽縣以生態泗陽,綠色家園,經濟支柱爲目標,持續開展楊樹產業年活動。現已建成楊樹成片林60多萬畝,在106萬畝耕地實現了林網化,全縣楊樹栽植量以每年1000萬株的速度遞增。如今全縣楊樹生長總株數達1.2億株,森林覆蓋面積佔境內土地總面積的47.8%,全縣活立木蓄積量600萬立方米,林木年產出量100多萬立方米,均居我國平原地區之首。

爲了將全縣的林木資源轉化爲經濟資源,泗陽縣委縣政府努力實施樣板示範、科技指導、招商引資活動,大力發展林木產業。如今泗陽的木材加工業已成爲全縣的經濟支柱,林木產業佔據全縣經濟的半壁江山。隨着第一棵意楊在泗陽的引種,林木產業在這個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成燎原之勢。1979年,泗陽縣在國內率先建起第一家膠合板廠。1992年該縣臨河鎮62歲的退休幹部伏法餘組織5位農民自籌7萬元資金,創辦了全國第一家股份制旋切木芯板廠,歷經10多年的探索,伏法餘創建的中信木業公司如今已發展成爲擁有旋切、塗膠、滾壓、烘乾、砂光、切割等衆多複雜工序的膠合板流水生產線。年生產量已達10萬立方米,年銷售額過億元,18年前合資創辦企業的5位農民,每人累計分得紅利近200萬元。

着力打造淮海木業走廊

近20年來,泗陽縣委、縣政府積極引導農民實現由農業向工業產業的轉移,向綜合配套業延伸,既發展鋪天蓋地的小企業,又培植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促進了個體木業企業實現從量的擴張到質的飛躍。沿着縱貫泗陽全境的徐淮路沿線連綿10多公里的公路兩側,圓木、方木、板材堆積如丘陵般地向前延伸,一棟棟木業生產廠房鱗次櫛比,一輛輛滿載木材的運輸車輛絡繹不絕。如今,全縣木材品種已發展爲中高密度纖維板、刨花板、多層板、彎曲木、人造科技木等10多個大類。木業產品已拓展到各式傢俱,複合木地板、包裝板、裝飾板、建築模板等數十個品種,並催生出楓林、東昇、德華兔寶寶、多麗世家等數十個國內知名木業品牌。順洋木業的建築模板、中信木業的複合面板、新鑫木業的檯面板、徑偉木業的高級貼面板、亨利木業的精緻薄板、巨豪木業的強化木地板以及華東國際木業城的木材大市場,在國內已形成獨特的品牌優勢,產品暢銷20多個省市自治區,並遠銷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臺灣、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額5000多萬美元。2009年,泗陽縣規模型木業製造企業720多家,木製品生產量300萬立方米,實現銷售額69.7億元,佔全縣工業增加值的50%以上。

一方產業造就一片綠洲

跨入泗陽縣境,無論是農戶的房前屋後,還是河堤、路旁與廣闊的原野,到處被成片茂密的楊樹林所覆蓋。泗陽是黃河故道的流經重地,遠古時代,洶涌的黃河順勢而下,在這片土地上流淌着1000多米寬、37公里長的流沙水道。隨着時代的變遷,黃河故道成爲地勢低窪、雜草叢生、十年九荒的洪水走廊。爲了改變荒沙,勤勞樸實的泗陽人戰天鬥地,移土填河,在黃河故道沿線建起16萬畝的意楊成片林。爲了提高產業經濟,全縣變單純糧食種植爲林—農、林—經(經濟作物)、農—經間作的三元種植模式。縣委縣政府大力鼓勵農民積極探索林、糧間作和林、經套作經驗,實施科學種植,有力地促進了林木產業發展、木業資源擴張和生態環境建設。

縣委書記趙深說,楊樹的生長成熟期一般是10年左右,按照生長規律每畝地種植30棵,10~15年成材,每棵楊樹價值1000元左右,每畝地的收穫可達3萬元之多。楊樹種植的前4年由於樹苗小,土地日照充足,植樹的農田可套種兩熟作物。4年後林木茂密,在林間可套種藥材、食用菌,同時發展養殖業與生態旅遊業等特色產業。如今,在泗陽境內的徐淮路、泗沭路等綠色通道兩側建設了食用菌與蘑菇產業帶,在六塘河畔建立了水禽養殖帶,在黃河故道建設了家畜家禽養殖帶,在沿河鄉鎮建設水產養殖帶,促進了農、牧、水產養殖業的綜合發展。

標籤: 構築 楊樹 產業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bzf/kepu/75vv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