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科普 >

怎樣識別和調查小麥全蝕病

怎樣識別和調查小麥全蝕病

怎樣識別和調查小麥全蝕病

小麥全蝕病是小麥生產上的主要病害,是山東省內植物檢疫對象,病區病麥與無病麥混合收割脫粒時,種子間夾帶病體殘屑是導致全蝕病遠距離傳播造成新病區的原因。

小麥全蝕病是典型的土傳根病。病菌一般只侵染小麥的根部和莖基1-2節。上部和麥穗出現的症狀較晚,是由根部莖部受害時間早晚與輕重決定的。小麥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而成株期症狀最明顯。

冬前分櫱期:在發病嚴重的地塊,小麥播種1個月左右,病菌開始侵染小麥,使根部發生病變。小麥分櫱期即可出現症狀:植株較矮小,分櫱減少,葉淺綠,下部黃葉較多,病株纖細,易拔出,種子根及地下莖呈灰黑色。

返青拔節期:病株返青遲緩,黃葉增多。拔節後期症狀日趨明顯。葉片自下向上逐漸發黃,植株呈不同程度矮化。重病株種子根和次生根大部變黑,橫切病根根軸同時變黑,鏡檢莖基和內鞘內側生有黑褐色、粗壯近平行分佈的灰黑色菌絲層。

抽穗灌漿期:此期症狀最明顯,病株成簇或點片出現早枯白穗,遇雨後因黴菌腐生,病株穗部呈污褐色。溼度大時,莖基部葉鞘內側佈滿緊密交織的黑色菌絲體和串生的菌絲結。黑色菌絲結在基部表面聚集重疊形成特有的“黑膏藥”症狀,或稱“黑腳”。收穫時,在潮溼環境下,莖基部葉鞘內側產生黑色顆粒狀突起,即病源菌的有性階段--子囊殼。病株一般不易倒伏,但易拔起。

標籤: 全蝕 小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bzf/kepu/gxqgg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