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民俗 >

驚蟄節氣的氣候特點 驚蟄節氣是什麼意思

驚蟄節氣的氣候特點 驚蟄節氣是什麼意思

驚蟄節氣是春耕開始的日子,在農忙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氣驚蟄時節氣溫回升,雨水增多,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都上升到0℃以上,許多地方已經是春光融融的景色了。驚蟄時節溫恢復快,長江大部分地區會有春雷、雨水。驚蟄節氣的民間傳統習俗有祭白虎化解是非、驚蟄吃梨、蒙鼓皮、“打小人”驅趕黴運等。

驚蟄節氣是什麼意思,驚蟄節氣的氣候特點

一、驚蟄節氣是什麼意思

驚蟄節氣在農忙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我國勞動人民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驚蟄節氣,把它視爲春耕開始的日子。唐詩有云:"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農諺也說:"過了驚蟄節,春耕不能歇"、"九盡楊花開,農活一齊來。"華北冬小麥開始返青生長,土壤仍凍融交替,及時耙地是減少水分蒸發的重要措施。"驚蟄不耙地,好比蒸饃走了氣",這是當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寶貴經驗。

二、驚蟄節氣的氣候特徵

1、“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除了東北、西北地區是銀裝素裹的冬季景象外,中國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已經上升到0℃以上,華北地區的日平均氣溫爲3~6℃,沿江江南地區爲8℃以上,西南和華南已經達到10~15℃,已經一派春光融融了。

2、春雷驚百蟲”,溫暖的氣候條件利於多種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應及時搞好病蟲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開,豬瘟來”,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視了。此時,氣溫恢復快,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已有春雷。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纔有雷聲,爲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三、驚蟄節氣的民間習俗

1、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國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在這一天尋找食物,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爲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爲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喂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2、驚蟄吃梨:民間素有”驚蟄吃梨“的習慣。驚蟄吃梨是什麼時候開始的,無跡可尋,祁縣民間有這樣一個世代相傳的故事。傳說中有名的國內晉商渠家,祖先的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着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六麻和梨交換祁縣的粗布、棗,往返兩地從中獲利,長期積蓄,定居祁縣。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是驚蟄日,父親拿出梨讓他吃後,祖先賣梨創業,經過艱苦,定居祁縣,今天驚蟄走西口,吃梨不忘祖先,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商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3、蒙鼓皮: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鳥嘴人身,長翅膀的大神,拿着錘子,用手連擊周圍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一天,天庭上有雷神擊鼓,人類也利用這個時機蒙鼓皮。《周禮》卷四十《揮人》篇上說:"凡冒鼓必以啓蟄之日。“注:“驚蟄,孟春之中也,蟄蟲始聞雷聲而動,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見不但百蟲的生態與一年四季的運行相契合,萬物之靈的人類也要順應天時,凡事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4、“打小人”驅趕黴運:驚蟄象徵着2月的開始,平地打雷,喚醒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裏的爬蟲走蟻又響起,到處尋找食物。因此,在古代的驚蟄日,人們手裏拿着清香、艾草,熏製家裏的四角,用香味驅除蛇、蟲、蚊、鼠、黴味,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黴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唸唸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5、抒發內心不忿: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泄內心的不滿,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對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不忿。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bzf/minsu/5qxkz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