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民俗 >

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

冬至是哪一天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是張仲景讓弟子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治療凍傷,向窮人舍藥治傷。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的藥材放在鍋裏煮,然後把羊肉和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麪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每個求藥的人分成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後代學着“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稱爲“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的來歷,冬至是哪一天

一、冬至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爲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2日之間。據說,每年農曆冬至這天,無論貧富,餃子都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據考證,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二、冬至吃餃子的來歷

1、東漢末年,各地災難嚴重,許多人身患病,南陽有名醫叫張機,字仲景,從小學醫書,博採衆長,成爲中醫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優秀,任何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並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還是富人,他都認真治療,拯救了無數的生命。

2、張仲景在長沙當官時,經常爲老百姓除病。有一年,當地疫情盛行,他在跑道門口建了大鍋,舍藥救人,深受長沙人民的喜愛。張仲景從長沙告老返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看到很多窮人忍受飢寒,耳朵凍爛了。他心裏很痛苦,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家,尋求醫生的人特別多,他忙得不可開交,但他總是惦記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方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3、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除寒藥材在鍋裏煮,煮好後再取出這些東西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在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了祛寒湯後,全身發熱,血液流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患者的爛耳朵就好了。

4、張仲景舍藥堅持到大年三十。正月初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模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爲“餃耳”、“餃子”或者偏食,在冬至和年初吃,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癒患者的日子。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了,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爲流傳。每到冬至和正月初一,人們都吃餃子,記掛着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不需要用嬌耳來治療凍爛的耳朵,但餃子已經成爲人們最常見、最喜歡的食物。

5、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生奉爲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爲良相,亦當爲良醫。”

6、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迄今爲止南陽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現代,冬至吃餃子在中國北方很常見,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的冬至習慣被稱爲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bzf/minsu/gxqr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