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富路站 >

致富周邊 >科普 >

玉米間套食用菌栽培技術

玉米間套食用菌栽培技術

玉米間套食用菌栽培技術

玉米間套食用菌高效無公害栽培技術,是以玉米生產爲基礎,充分利用玉米生長中後期的遮蔭條件,創造一個溫溼度較爲適宜的田間小氣候,爲高溫季節食用菌的生產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同時,食用菌生長過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可提高玉米光合效率,促進玉米生長,提高產量。食用菌採收後的基質廢料殘留在土壤內,能增加土壤有機質,培肥地力,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選擇適宜的食用菌種。玉米間套食用菌,由於環境條件與菇房和溫室栽培不同,針對玉米生長中後期氣溫高的特點,應選擇耐高溫的平菇、草菇等食用菌品種爲好。其特點是適應高溫環境,菌絲體生長溫度爲15~35℃,子實體生長溫度爲20~32℃,當玉米進入抽穗期時田間溫度爲25~30℃,較適合菌絲體生長,在玉米乳熟期後,田間溫度爲23℃左右,適合子實體生長髮育。

2選擇適宜的培養料。適合食用菌生長的培養料種類很多,其中以棉籽殼的效果最好,其生物效率較高,一般在180%以上。在選料時,要儘量選新鮮、未經雨淋、無黴變的培養料,在烈日下曝曬2~3天,以利用陽光中的紫外線殺死料中雜菌。其配方爲:棉籽殼100%,外加石灰2%,按料水比爲1:(1.2~1.3)攪拌均勻,含水量達60%~65%,即可裝袋接種

3裝袋接種。接種前將壓制好的直徑25釐米,長47釐米的塑料袋的一端紮好,將轉級好的菌種撒一些於扎口處,然後向袋內裝拌均勻的培養料,邊裝邊壓實,裝至袋的體積的1/3處撒一層菌種,繼續裝料,同樣邊裝邊壓實,在袋的2/3處再撒一層菌種,用同樣的方法繼續裝料至袋口處撒一層菌種,壓實後將袋口紮緊。應特別注意在裝料、撒菌種及搬運的全部過程中要輕拿輕放,不要把袋子弄破,以免引起雜菌污染,每袋裝培養料1.5千克。

4排袋發菌。在選擇好的閒置房屋內用石灰水或殺菌液進行噴灑消毒。房屋內要保持通風、陰涼,陽光不能直射,門窗用草簾遮蓋。將接種好的袋子輕輕地搬入室內進行發菌,一般採用料袋堆垛方式,但不宜太高太厚,垛與垛之間留出走道,5天菌絲開始萌發,由於袋內自身產生的發酵熱,菌絲生長很快。堆上最好遮蓋物,以創造黑暗陰涼的發菌環境。隨菌絲生長量的增加,料溫和室溫升高,這時應每天將菌袋位置交換,當菌袋的菌絲長到3~5釐米時,可用消毒的鐵絲,從袋的一端穿到另一端,均勻穿透4~5次,以加強通氣,提高發菌速度,當堆垛溫度達到28℃或料內溫度達到30℃時,應及時向堆垛上面覆蓋物噴水降溫,同時要定時檢查污染情況,若發現雜菌污染應立即剔除,搬出發菌場地妥善處理。

5菌袋移植。當菌絲長滿菌袋後,此時玉米進入抽穗期,將發好菌的菌袋堆碼於玉米行間,高度以3層爲宜,堆上遮蓋並噴水降溫,進行低溫刺激2~3天,待菌袋兩頭形成大量菇蕾並長滿菌袋口時,將扎口鬆開,保持空氣溼度85%~95%。隨着子實體的增大,袋口要逐漸鬆開擴大,以利於子實體的迅速生長,待第一潮菇採完之後,再將袋口紮起並留一小孔,以達到養菌和促進子實體形成的目的。

6菌袋栽植和出菇管理。待第一潮菇採完之後,即在玉米行間開溝進行袋裝菌棒栽植,春種和夏直播的玉米在大行距間開溝100釐米,深30釐米,灌足水並等水滲完之後,脫去菌棒外的塑料袋栽植於畦溝內,畦溝內栽植4行;同樣方式,麥田套種的玉米,在畦面開溝50釐米,深30釐米,栽植2行菌棒,再覆土2~3釐米,噴適量水,以利菌棒保溼,7~9天后即可生產第二潮菇,進入正常的出菇管理。

由於大田氣候較難控制,在管理上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確保田間的溼度。當田間地面上空相對溼度低於80%時,需要噴水,確保田間的溼度85%~95%;二是遇陰雨天氣,應在雨前採菇,不能採摘時用塑料薄膜蓋好,以免雨水濺起的泥沙影響菇體質量,而降低其商品價值;三是進入8月中旬後氣溫較高,應注意遮陰降溫,防止菌絲高溫老化,進入9月下旬後氣溫有所降低,可以去除覆蓋物,繼續加強出菇管理,可以延長出菇期,增加產量,一般可以生產4~5潮菇;四是玉米生長後期按常規管理,收穫玉米時,先收玉米棒,待全部出菇結束後,再收穫秸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fuluzhan.com/zbzf/kepu/pvmry.html